脑出血的危险期一般在发病后的 1 - 14 天。
脑出血后之所以存在危险期,是因为在这期间会面临多种可能加重病情的状况。脑出血会导致局部脑组织损伤,血液在脑内积聚形成血肿,对周围脑组织产生压迫。而且,在发病后的一段时间内,身体的一系列生理反应也会对病情产生影响。
在发病后的 1 - 3 天,主要风险是再出血。此时破裂的血管可能尚未完全止血,血压波动等因素容易导致再次出血,使血肿扩大,进一步加重脑组织损伤。3 - 7 天,脑水肿逐渐加重,这是身体对脑出血的一种反应,过多的水分积聚在脑组织中,会使颅内压力升高,严重时可导致脑疝,危及生命。7 - 14 天,虽然再出血和脑水肿的风险有所降低,但仍需警惕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肺部感染可能因患者长期卧床、咳嗽反射减弱等原因引起,深静脉血栓则与患者活动减少、血液高凝状态有关。
脑出血患者度过危险期至关重要。在这期间,患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安排进行治疗和护理。家属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患者病情稳定后,在医生指导下尽早开展康复训练,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好血压、血糖等基础疾病,降低再次发生脑出血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