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穿和骨穿在检查部位、操作目的、操作方法、风险程度、术后护理等方面存在不同。
1. 检查部位:腰穿是经腰椎间隙穿刺进入蛛网膜下腔;骨穿则是选取髂骨、胸骨等骨骼部位进行穿刺。
2. 操作目的:腰穿主要用于获取脑脊液,辅助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膜炎、脑炎等,也可用于测量颅内压;骨穿主要是抽取骨髓液,用于诊断血液系统疾病,像白血病、贫血等。
3. 操作方法:腰穿时患者多取侧卧位,穿刺针经椎间隙刺入;骨穿时患者根据穿刺部位选择合适体位,穿刺针经皮刺入骨骼抽取骨髓。
4. 风险程度:腰穿可能引发低颅压头痛、局部出血、感染等风险;骨穿可能出现局部疼痛、出血、感染,极少数情况下会有穿刺针折断等严重风险。
5. 术后护理:腰穿后需去枕平卧4-6小时,防止低颅压头痛,观察有无头痛、呕吐等不适;骨穿后需按压穿刺部位片刻,防止出血,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日常要重视身体状况,若检查后出现异常症状,如发热、疼痛加剧等,应及时就医,严格遵循医生的嘱咐进行后续治疗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