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影剂外渗导致坏死出现的时间一般在数小时到数天不等,通常是2 - 7天。
造影剂外渗后,局部组织会受到高渗造影剂的刺激。造影剂进入血管外组织间隙,改变了局部渗透压,使得周围组织细胞内的水分被吸出,造成细胞脱水。同时,造影剂还可能对局部血管产生刺激,引起血管痉挛,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影响组织的营养供应和代谢废物排出。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使得局部组织逐渐出现损伤,随着时间推移,可能发展为坏死。
不同个体对造影剂外渗的反应存在差异。如果外渗的造影剂剂量较少,机体自身的代偿和修复能力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发挥作用,减轻局部损伤,坏死出现的时间可能较晚,甚至不会发生坏死。相反,若外渗造影剂剂量较大,对局部组织的损伤严重,超出了机体的修复能力,坏死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就会出现。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如年龄、是否存在基础疾病等,也会影响坏死出现的时间。老年人或存在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身体的修复能力相对较弱,造影剂外渗后坏死更容易发生,且出现时间可能较早。
在接受造影检查后,患者要密切关注注射部位的情况。若发现局部肿胀、疼痛加剧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患者需遵循医生的嘱咐,做好局部护理,比如适当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等,以降低造影剂外渗导致不良后果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