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话耳朵里有共鸣声可能是耵聍堵塞、外耳道异物、中耳积液、咽鼓管功能障碍、突发性聋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清理耳道、取出异物、药物治疗、改善咽鼓管功能、综合治疗等。
1. 耵聍堵塞:耵聍也就是耳屎,若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积聚在外耳道,说话时会因振动产生共鸣声。可前往医院,由专业医生使用耵聍钩、镊子等工具直接取出耵聍;若耵聍较硬,可先使用5%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每日3 - 5次,每次5 - 10滴,浸泡3 - 4天后再行冲洗或吸引取出。
2. 外耳道异物:如小珠子、小飞虫等进入外耳道,会影响声音传导,导致说话有共鸣。对于体积较小、位置较浅的异物,医生可直接用镊子取出;若是圆形异物,可用耵聍钩绕过异物将其钩出;对于活的昆虫类异物,可先使用2%丁卡因、75%乙醇或香油滴入外耳道将其麻醉或杀死后再取出。
3. 中耳积液:多由感冒、鼻炎等引起咽鼓管堵塞,导致中耳内液体无法正常排出。可遵医嘱使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纤毛运动,利于积液排出;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减轻鼻腔及咽鼓管黏膜炎症;配合头孢克肟分散片抗感染治疗。同时可通过捏鼻鼓气法等改善咽鼓管功能。
4. 咽鼓管功能障碍:咽鼓管调节中耳气压功能异常,说话时中耳压力改变产生共鸣。可进行咽鼓管吹张治疗,如波氏球法;药物治疗可遵医嘱用麻黄碱滴鼻液减轻鼻黏膜充血,恢复咽鼓管通畅;口服地塞米松片减轻局部炎症;配合使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平时可多做吞咽、打哈欠动作。
5. 突发性聋:原因不明的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伴有耳鸣、耳内共鸣等症状。需尽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改善内耳微循环;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减轻内耳水肿;维生素B12片营养神经。同时可配合高压氧等辅助治疗。
日常要注意保持耳部清洁,避免频繁掏耳,减少耳部受伤风险。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疾病,避免用力擤鼻。出现耳部不适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治疗,定期复查听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