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半宝宝耳朵里有耳屎,可能是耵聍腺分泌旺盛、外耳道狭窄、洗澡进水、挖耳不当、耳部炎症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观察等待、外耳道冲洗、吸引法等。
1. 耵聍腺分泌旺盛:宝宝的耵聍腺分泌功能相对较强,会产生较多耳屎。若耳屎较小且未堵塞耳道,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多数可随头部活动、咀嚼等动作自行排出。平时注意观察宝宝耳部情况,只要未出现耳部不适、听力异常等,就不用过于担心。
2. 外耳道狭窄:宝宝外耳道本身相对狭窄,耳屎排出可能受阻。如果耳屎没有引起明显症状,可先观察。若耳屎较多堵塞耳道,影响听力或引起耳部疼痛等,需前往医院,由专业医生使用专业工具如耳镊等小心取出。
3. 洗澡进水:洗澡时不慎有水进入耳朵,可能使耳屎膨胀、变硬,难以排出。若发现因进水导致耳屎问题,可让宝宝将头偏向进水一侧,单脚跳跃,看能否让耳屎随水流出。若无效,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用生理盐水进行外耳道冲洗。
4. 挖耳不当:家长给宝宝挖耳时,可能将耳屎推向深处,造成堵塞。这种情况不建议自行处理,应带宝宝到医院,医生会根据情况,使用吸引器等专业设备将耳屎吸出。
5. 耳部炎症:如外耳道炎等耳部炎症,可能导致耳屎增多。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硼酸冰片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按说明书正确滴入耳朵,以控制炎症,减少耳屎产生。炎症消退后,耳部情况会逐渐改善。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给宝宝洗澡时避免水进入耳朵,不要随意给宝宝挖耳。若发现宝宝耳部有异常,如频繁抓耳、哭闹、听力下降等,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