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宝宝半夜发烧可能是环境温度过高、感染、疫苗反应、出牙不适、捂热综合征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调整环境温度、针对感染用药、做好疫苗反应护理、缓解出牙不适、避免捂热等。
1. 环境温度过高:若宝宝睡眠环境温度过高、盖被过厚,会影响散热导致体温上升。此时要适当降低室内温度,保持在 24 - 26℃左右,减少宝宝的衣物和被子,利于散热,一般体温可逐渐恢复正常。
2. 感染:这是宝宝发烧常见原因,如病毒、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可遵医嘱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抗病毒口服液、利巴韦林颗粒;细菌感染需遵医嘱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阿奇霉素颗粒。同时让宝宝多喝温水,促进代谢。
3. 疫苗反应:宝宝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发热,一般体温不超过 38.5℃,可采取物理降温,用湿毛巾给宝宝敷额头、颈部、腋窝等部位,通常 1 - 2 天体温会恢复正常。
4. 出牙不适:出牙期宝宝牙龈不适,可能引起低热。家长可给宝宝准备牙胶、磨牙棒,缓解牙龈不适,同时注意口腔清洁,用干净纱布蘸温水擦拭口腔。
5. 捂热综合征:过度保暖或捂闷过久导致。要及时解开宝宝衣物,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用温水擦拭身体,补充水分,密切观察体温和精神状态。
日常要注意根据天气和室内温度合理给宝宝增减衣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按计划接种疫苗,注意宝宝口腔卫生等。若宝宝持续发烧或精神状态不佳,需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