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宝宝不爱喝水可能是习惯未养成、口感偏好、环境影响、口腔问题、疾病不适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培养习惯、调整饮品、改善环境、处理口腔问题、治疗疾病等。
1. 习惯未养成:宝宝从出生后若没有养成规律喝水习惯,就容易不爱喝水。家长可在固定时间用可爱的水杯给宝宝喂水,比如每天上午、下午、睡前等时段,每次少量多次,逐渐让宝宝适应喝水节奏,形成条件反射,慢慢养成主动喝水的好习惯。
2. 口感偏好:宝宝可能不喜欢白开水平淡的味道。家长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新鲜水果汁,如苹果汁、梨汁、橙汁等,增加水的甜味和果香,但要注意果汁不能加太多,以免影响宝宝对白开水的接受度,也可尝试给宝宝喝一些淡淡的蔬菜水,如胡萝卜水、菠菜水等。
3. 环境影响:如果周围环境温度适宜,宝宝出汗少,身体对水分需求不强烈,就会不爱喝水。家长要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温度可控制在 22 - 24℃,湿度在 50% - 60%。当环境舒适且宝宝有一定水分流失时,会更愿意主动喝水。
4. 口腔问题:宝宝口腔出现溃疡、疱疹、龋齿等问题,喝水时会因疼痛而抗拒。家长要仔细检查宝宝口腔,若有溃疡,可遵医嘱使用冰硼散、口腔溃疡散、开喉剑喷雾剂等药物促进愈合;若是疱疹,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有龋齿要注意口腔清洁,必要时就医治疗。
5. 疾病不适:宝宝在感冒、消化不良等疾病状态下,身体不适也会不爱喝水。如果是感冒,可遵医嘱服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感冒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缓解症状;消化不良时,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复方胃蛋白酶散等改善消化。疾病治愈后,宝宝喝水情况通常会改善。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持续关注宝宝的喝水情况,根据宝宝活动量和天气变化适时调整饮水量。若宝宝不爱喝水情况长期未改善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等,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