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小孩大便出血可能是便秘、肛裂、肠炎、肠息肉、过敏性紫癜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调整饮食、局部用药、抗感染、手术切除、抗过敏等。
1. 便秘:一岁小孩若饮食结构不合理,膳食纤维摄入过少,易引发便秘。干结的大便在排出时会擦伤直肠黏膜导致出血。日常应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如苹果泥、菠菜泥等,多喝温水促进排便。若便秘严重,可遵医嘱使用开塞露刺激排便、乳果糖口服液软化大便、小麦纤维素颗粒增加粪便体积。
2. 肛裂:便秘时用力排便,肛管皮肤会出现裂伤,从而导致大便带血。要保持肛门清洁,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可遵医嘱涂抹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伤口愈合、复方角菜酸酯乳膏保护创面。
3. 肠炎:肠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袭引发炎症,炎症刺激肠黏膜可致出血。细菌感染所致肠炎,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抗感染、蒙脱石散止泻、布拉氏酵母菌散调节肠道菌群。病毒感染一般对症治疗,注意补液防脱水。
4. 肠息肉:肠道内出现息肉,排便过程中息肉受到摩擦可引起出血。确诊后通常需手术切除,术后要注意伤口护理,观察有无再次出血,饮食先从流食过渡到正常饮食。
5. 过敏性紫癜:这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累及肠道时可出现便血。需避免接触过敏原,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抗过敏、维生素C片改善血管通透性、泼尼松片抗炎。
日常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均衡,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若大便出血情况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精神萎靡等异常,应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治疗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