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低烧 37℃左右可能是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环境因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血液系统疾病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抗感染、调节免疫、改善环境、调节神经功能、治疗血液疾病等。
1. 感染:多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等感染都可能导致持续低热。病毒感染如普通感冒,可遵医嘱服用连花清瘟颗粒、抗病毒口服液、银翘解毒片,多喝水、多休息,一般一周左右可恢复;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肺炎,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阿奇霉素干混悬剂进行抗感染治疗;支原体感染常用遵医嘱服用罗红霉素胶囊、克拉霉素片、琥乙红霉素颗粒。
2. 自身免疫性疾病:像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引发低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遵医嘱服用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布洛芬缓释胶囊,控制病情发展、缓解疼痛;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遵医嘱使用硫酸羟氯喹片、醋酸泼尼松片、环磷酰胺胶囊,抑制免疫反应。
3. 环境因素: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人体散热困难,可能出现低热。应尽快脱离高温环境,转移至凉爽通风处,可使用风扇、空调等辅助降温,适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饮用淡盐水、口服补液盐溶液等,一般脱离环境后体温可逐渐恢复正常。
4.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等可引起该病症导致低热。患者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当运动,如散步、瑜伽等。遵医嘱服用谷维素片、维生素 B1 片、安神补脑液调节神经功能,缓解症状。
5. 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等,异常细胞增殖影响体温调节中枢。以白血病为例,患者需遵医嘱使用伊马替尼胶囊、阿糖胞苷注射液、甲磺酸达沙替尼片进行化疗等治疗手段控制病情。
日常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饮食上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同时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