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孩子发烧 39℃可能是感染、疫苗接种反应、环境温度过高、脱水、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
1. 感染:孩子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受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侵袭引发感染导致高烧。如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孩子除高烧外还可能有咳嗽、流涕、乏力等症状。治疗上,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可遵医嘱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缓解症状、利巴韦林颗粒抗病毒、布洛芬混悬液退烧;细菌感染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肟颗粒抗菌,配合对乙酰氨基酚栓退烧。
2. 疫苗接种反应:接种疫苗后,身体免疫系统会对疫苗中的抗原产生免疫反应,部分孩子可能出现发烧症状。一般为低热,但也有少数孩子会高烧。通常无需特殊处理,适当休息、多喝水,若体温过高,可遵医嘱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羚羊角颗粒、退热贴辅助降温。
3. 环境温度过高:若孩子所处环境温度过高、穿盖过多,散热困难,可能引起体温升高。应及时调整环境温度,保持在 22 - 24℃左右,减少穿盖,利于散热。可使用湿毛巾给孩子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进行物理降温,一般体温可逐渐恢复正常。
4. 脱水:孩子饮水不足或因呕吐、腹泻等丢失过多水分,导致身体脱水,也可能引起发烧。要及时补充水分,可少量多次喂服口服补液盐。若脱水严重需就医静脉补液。同时监测体温,若持续高烧,可遵医嘱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儿热速清糖浆、双氯芬酸钠栓退烧。
5.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幼儿急疹,多由人类疱疹病毒 6、7 型感染引起,孩子常突然高烧,体温可达 39℃甚至更高,一般发热 3 - 5 天后热退疹出。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高烧时遵医嘱用布洛芬颗粒、萘普生片、小儿退热口服液退烧,期间注意休息、保证营养摄入。
日常要注意孩子的护理,根据天气变化合理增减衣物,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均衡的饮食,增强孩子的抵抗力。若孩子持续高烧不退或出现精神萎靡、抽搐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