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岁宝宝肠胃不好,可能是喂养不当、腹部着凉、肠道菌群失调、肠道感染、食物过敏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调整饮食、做好腹部保暖、补充益生菌、抗感染、规避过敏食物等。
1. 喂养不当:一周岁宝宝肠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若喂养不规律,如进食时间不固定、食量忽多忽少,或食物选择不当,像过早添加不易消化的食物,都易导致肠胃负担加重,引起肠胃不好。家长要养成宝宝规律进食的习惯,定时定量喂养,食物应从软烂、易消化的开始,如小米粥、南瓜泥等,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2. 腹部着凉:宝宝腹部保暖措施不到位,尤其是睡觉时踢被子,导致腹部受凉,会引起肠胃蠕动加快、痉挛,出现肠胃不适。日常要注意宝宝腹部保暖,根据天气增减衣物,睡觉时可给宝宝穿上肚兜或睡袋,避免腹部暴露在外。
3. 肠道菌群失调:宝宝肠道内正常菌群平衡被打破,比如生病使用大量抗生素,就可能引发肠道菌群失调,影响肠胃功能。可遵医嘱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等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胃功能。
4. 肠道感染: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入侵肠道,引发感染,会出现腹泻、呕吐等肠胃不好的症状。若是病毒感染,一般对症治疗;细菌感染则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颗粒、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抗感染药物治疗。
5. 食物过敏:宝宝对某些食物过敏,如牛奶、鸡蛋等,进食后会出现肠胃过敏反应,表现为肠胃不好。家长要及时带宝宝就医检查过敏原,明确后规避过敏食物,选择合适的替代品。
日常生活中,要多关注宝宝的饮食和消化情况,保证饮食卫生,根据宝宝消化能力合理调整饮食。若宝宝肠胃不好的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