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岁宝宝发烧可能是感染、接种疫苗、环境温度过高、穿衣过多、出牙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
1. 感染:宝宝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受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侵袭引发感染导致发烧。如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会有高热、乏力等症状;肺炎链球菌引发肺炎,伴有咳嗽、发热。治疗时,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可对症处理;细菌感染需遵医嘱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肟颗粒、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抗菌药物。
2. 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后,身体免疫系统会对疫苗中的抗原产生免疫反应,可能出现发热,一般为低热,持续1 - 2天。通常无需特殊处理,适当多喝水、多休息,若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用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布洛芬混悬液、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药物退热。
3. 环境温度过高:若宝宝所处环境温度过高,散热困难,可能出现体温升高。比如夏季室内温度过高又不通风。此时应及时调节室内温度,保持在24 - 26℃,适当减少衣物,用湿毛巾给宝宝擦拭额头、腋窝等部位帮助散热。
4. 穿衣过多:家长给宝宝穿衣过多,热量无法散发,也会引起体温上升。要根据环境温度合理给宝宝增减衣物,以宝宝手脚温暖、后背无汗为宜,若体温较高,可解开衣物散热,配合物理降温。
5. 出牙:宝宝出牙时,牙龈不适,可能出现低热情况。可给宝宝准备牙胶、磨牙棒缓解牙龈不适,用干净纱布蘸温水轻轻擦拭宝宝牙龈,一般体温不超过38℃,无需特殊用药,多观察即可。
日常要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及时给宝宝增减衣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合理喂养增强宝宝体质。若宝宝发烧持续不缓解或伴有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异常,应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