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用治疗手段有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止咳祛痰药、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
1. 抗生素:针对细菌感染引发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能有效抑制或杀灭细菌。医生会依据感染类型、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精准选择,如肺炎链球菌感染常用青霉素类,耐药菌感染可能选用头孢菌素类或喹诺酮类等。
2. 抗病毒药物:对于病毒感染所致的该病症,抗病毒药物可发挥作用。像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可使用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能抑制病毒复制与传播,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3. 止咳祛痰药:咳嗽、咳痰是常见症状,止咳祛痰药能缓解不适。止咳药分中枢性和外周性,如右美沙芬是常用中枢性止咳药,抑制咳嗽中枢;祛痰药如氨溴索,可稀释痰液,促进排出。
4. 支气管扩张剂:伴有喘息、呼吸困难等支气管痉挛症状时使用。沙丁胺醇等β2受体激动剂,能舒张支气管平滑肌,迅速缓解症状;氨茶碱类药物也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还能兴奋呼吸中枢。
5. 糖皮质激素:病情严重、伴有明显炎症反应或喘息难以控制时,会适量应用。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可减轻炎症、缓解气道水肿与痉挛,但需谨慎使用,避免不良反应。
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期间,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利于身体恢复。饮食上,选择清淡、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再次着凉加重病情。务必严格按照医生嘱咐按时、按量用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