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中伤口有污染可能是运动环境不洁、防护措施不足、自身动作失误、器材使用不当、他人意外碰撞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清洁伤口、消毒处理、合理包扎、正确用药、及时就医等。
1. 运动环境不洁:运动场地若布满灰尘、杂物等,受伤时伤口极易被污染。比如在未清扫的室外操场跑步摔倒,伤口会沾染泥土灰尘。受伤后应尽快用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尽可能冲掉表面污染物,之后用碘伏棉球轻轻擦拭消毒,从伤口中心向外围消毒,消毒范围要足够,再用干净纱布覆盖包扎。
2. 防护措施不足:未佩戴合适护具,如打篮球不戴护膝、护腕等,受伤几率增加且伤口易污染。受伤后先检查伤口,若有异物,不要随意触碰,用镊子小心夹出。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夫西地酸乳膏涂抹伤口,预防感染,再用创可贴或绷带妥善包扎。
3. 自身动作失误:运动中动作不规范,如跳远落地姿势不对导致摔倒受伤,伤口易接触地面污染物。此时要迅速清理伤口,用生理盐水冲洗,去除可见杂质。用酒精棉球消毒,消毒后可在伤口撒上云南白药粉,促进止血愈合,然后用透气性好的纱布包扎。
4. 器材使用不当:使用运动器材方法错误,如单杠握姿不对滑落受伤,器材上的污渍会污染伤口。先对伤口进行简单清洁,用双氧水冲洗,去除可能残留的脏东西。遵医嘱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罗红霉素胶囊消炎,再用无菌纱布包扎固定。
5. 他人意外碰撞:多人运动时他人意外碰撞致伤,若碰撞者身上有污渍会污染伤口。受伤后先查看伤口情况,用清水冲洗后,用碘伏消毒。可涂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伤口愈合,然后用医用胶布固定创可贴。
日常运动时要提前做好准备,选择干净安全的运动环境,正确佩戴护具,规范使用器材,运动过程中注意自身和他人安全。受伤后若伤口污染严重或处理后仍有异常,需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治疗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