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鼻子出血可能是空气干燥、用力擤鼻、鼻腔炎症、鼻中隔偏曲、血液系统疾病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保持鼻腔湿润、避免不良习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 空气干燥:室内空气过于干燥会使鼻腔黏膜水分流失,变得脆弱易出血。可使用加湿器增加室内湿度,保持在 40%-60%左右。日常也可在鼻腔涂抹适量红霉素眼膏,起到滋润保护作用。平时要多喝水,多吃新鲜蔬果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增强鼻腔黏膜的抵抗力,减少因干燥导致的鼻出血情况。
2. 用力擤鼻:用力擤鼻时会使鼻腔内压力突然升高,损伤鼻黏膜血管引发出血。要改变用力擤鼻的不良习惯,若鼻腔有分泌物,可轻轻按压一侧鼻翼,擤出另一侧鼻腔分泌物,交替进行。若出血后,可通过按压鼻翼止血,一般按压 5 - 10 分钟,同时头部稍向前倾,防止血液倒流。
3. 鼻腔炎症:如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炎症刺激,会使鼻黏膜处于充血状态,容易出血。过敏性鼻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氯雷他定片、孟鲁司特钠咀嚼片;鼻窦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积极治疗鼻腔炎症,减少鼻黏膜充血,从而预防鼻出血。
4. 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偏曲,会导致局部鼻黏膜变薄,受气流等刺激易出血。症状较轻时可采取保守治疗,如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保持鼻腔清洁湿润。若偏曲严重、出血频繁,则需考虑手术治疗,如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术后要注意护理,避免碰撞鼻部。
5. 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凝血因子缺乏等血液系统疾病会影响凝血功能,导致鼻出血。需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确诊后根据具体病情治疗,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氨肽素片、血宁糖浆提升血小板数量,改善凝血功能,减少鼻出血发作。
早上起床鼻子出血后,要注意保持冷静,避免紧张焦虑,因为情绪波动可能会加重出血。日常要注意保护鼻腔,避免挖鼻等不良习惯。如果鼻出血频繁或出血量大难以止血,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接受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