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卵管结核主要由结核杆菌血行传播、直接蔓延、淋巴传播、性交传播、母婴传播等引起。
1. 结核杆菌血行传播:是输卵管结核最常见的传播途径。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如肺结核、骨结核等,结核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输卵管,在输卵管内生长繁殖,从而引发输卵管结核。当结核菌侵入人体后,进入血液循环,随着血流到达输卵管并在适宜环境下定植,破坏输卵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2. 直接蔓延:临近器官的结核病灶,如腹膜结核、肠结核等,可直接蔓延至输卵管。由于输卵管与这些器官位置相邻,结核菌容易从病灶直接扩散到输卵管,导致输卵管感染结核杆菌,引发炎症反应。
3. 淋巴传播:较少见。盆腔内的淋巴管相互连通,当盆腔内其他器官发生结核感染时,结核菌可通过淋巴管蔓延至输卵管,引起输卵管结核。结核菌通过淋巴管的引流,到达输卵管周围的淋巴管,进而侵入输卵管组织。
4. 性交传播:极为罕见。与患有生殖系统结核的性伴侣进行无保护性行为时,结核杆菌可能通过性交直接传播至输卵管,导致感染。但这种传播方式在临床上较为少见。
5. 母婴传播:更为罕见。患有结核病的孕妇,体内的结核杆菌可通过胎盘或脐静脉传给胎儿,胎儿出生后,结核菌可在体内继续传播,累及输卵管,不过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极低。
一旦发现有输卵管结核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和规范治疗。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方案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增强自身抵抗力,以促进身体恢复,降低疾病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