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水泡可能是烫伤、摩擦、病毒感染、皮肤过敏、细菌感染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日常护理、药物治疗等。
1. 烫伤:因接触高温物体或液体导致皮肤受损起水泡。若水泡较小,可先用流动的凉水冲洗烫伤部位降温,之后涂抹烫伤膏如京万红烫伤膏、湿润烧伤膏、美宝烫伤膏等,促进恢复。若水泡较大,不要自行挑破,应前往医院处理,以防感染。
2. 摩擦:长时间的摩擦,比如鞋子不合脚摩擦脚部、劳动时工具摩擦手部等,会使局部皮肤组织液渗出形成水泡。较小的水泡可减少摩擦,让其自行吸收。较大的水泡,在严格消毒的情况下,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液,再涂抹碘伏消毒,之后用创可贴或纱布包扎,避免二次摩擦。
3. 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以单纯疱疹为例,遵医嘱外用阿昔洛韦乳膏、喷昔洛韦乳膏、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等药物,可抑制病毒复制。同时要注意休息,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抓挠以防继发感染。
4. 皮肤过敏:接触过敏原如化妆品、某些食物等引发过敏反应出现水泡。首先要远离过敏原,症状较轻者,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依巴斯汀片等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症状严重者需及时就医。
5. 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脓疱疮。注意皮肤清洁卫生,避免搔抓。遵医嘱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等抗生素药膏,必要时口服抗生素治疗。
长水泡后要注意保持水泡部位清洁,避免沾水,防止感染。尽量穿宽松舒适的衣物,减少对水泡的摩擦。饮食上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若水泡持续不愈、出现红肿疼痛加剧或伴有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