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程序包括接种剂次、接种间隔、接种途径、接种部位、特殊情况处理等。
1. 接种剂次:不同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接种剂次有差异。灭活疫苗需接种2剂,腺病毒载体疫苗接种1剂,重组亚单位疫苗接种3剂。按规定剂次接种,才能让机体产生足够抗体,获得良好免疫效果。
2. 接种间隔:灭活疫苗两剂之间接种间隔建议≥3周,第2剂在8周内尽早完成;重组亚单位疫苗相邻两剂接种间隔至少4周,第2剂尽量在第1剂后8周内完成,第3剂尽量在第1剂后6个月内完成。合理间隔利于免疫系统充分应答。
3. 接种途径:通常为肌肉注射,这种方式能使疫苗快速进入血液循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有效发挥疫苗作用。
4. 接种部位:一般选择上臂三角肌。该部位肌肉丰厚,距离大血管和神经较远,便于操作,且能使疫苗较好吸收,激发免疫反应。
5. 特殊情况处理:如遇发热、急性疾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等,应推迟接种;对疫苗成分过敏者禁忌接种。具体情况需咨询专业医生,由医生判断能否接种。
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要留观30分钟,查看有无不良反应。接种后多休息、多饮水,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感染。若出现严重不适,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接种情况。后续也需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口罩、勤洗手等,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