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麻疹全身症状可从退热、止咳、缓解眼鼻症状、补充营养、预防并发症等方面着手。
1. 退热:麻疹常伴有高热,若体温不超过38.5℃,一般采取物理降温,如用湿毛巾敷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处,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若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以防高热惊厥,用药时需严格按剂量服用。
2. 止咳:当出现咳嗽症状时,若咳嗽较轻,可适当多喝温水,湿润呼吸道,缓解咳嗽。若咳嗽剧烈影响休息和生活,可遵医嘱使用止咳药物,如氨溴索等,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减轻咳嗽症状。
3. 缓解眼鼻症状:麻疹可能导致眼结膜充血、流涕等。可用生理盐水清洗眼睛,清除分泌物,保持眼部清洁,防止感染。对于流涕,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软化鼻痂,利于排出,保持鼻腔通畅。
4. 补充营养:患病期间身体消耗大,应保证营养供给。给予富含维生素、蛋白质且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新鲜蔬果等,少食多餐,以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和恢复体力。
5. 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病情,如出现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异常,可能是并发肺炎、脑炎等,需及时就医治疗,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避免病情加重。
在麻疹患病期间,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居住环境保持空气流通、温度适宜。饮食上遵循上述原则,同时注意皮肤清洁。严格按照医生嘱咐用药和护理,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