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和荨麻疹在病因、症状、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上存在不同。
1. 病因:过敏性紫癜常与感染、食物、药物、花粉等因素有关,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荨麻疹多由食物、药物、呼吸道吸入物及皮肤接触物、物理因素、精神因素等诱发,是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2. 症状:过敏性紫癜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多见于下肢及臀部,对称分布,分批出现,可伴有腹痛、关节痛、血尿、蛋白尿等;荨麻疹则表现为大小不等风团,呈苍白色或鲜红色,形态不一,可孤立或融合成片,伴有明显瘙痒。
3. 发病机制:过敏性紫癜是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血液渗出形成紫癜;荨麻疹是由于肥大细胞活化,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引起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
4. 治疗方法:过敏性紫癜治疗主要包括消除致病因素、使用抗组胺药、改善血管通透性药物、糖皮质激素等;荨麻疹治疗常用抗组胺药物,严重者可能需使用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
日常需注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保持皮肤清洁,规律作息,适度锻炼以增强体质。患病后应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治疗,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