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等。
1. 轻型:患者症状相对较轻,体温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可伴有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非特异性症状。血小板计数虽有减少,但减少程度相对不严重,一般不低于50×10⁹/L,无明显出血倾向,多可在适当休息及对症治疗后较快恢复。
2. 中型:体温常为高热,可达到39℃及以上,伴随明显的全身症状,如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血小板计数进一步下降,多在30 - 50×10⁹/L之间,可能出现皮肤瘀点、瘀斑等轻度出血表现,经积极治疗后病情可得到控制。
3. 重型:高热持续不退,全身症状严重,精神萎靡甚至出现意识障碍。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常低于30×10⁹/L,有明显的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可伴有多脏器功能损害,治疗相对复杂。
4. 危重型:病情极为严重,患者可出现休克、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并发症,血小板计数极低,预后较差,需要在重症监护室进行多脏器功能支持治疗。
日常生活中,在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蜱虫易生长的草地、树林等环境,若前往需做好防护。一旦出现发热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确诊后严格遵医嘱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