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鼻病毒通常由接触传播、飞沫传播、自身免疫力低下、环境因素、母婴传播等引起。
1. 接触传播:小儿通过直接接触被鼻病毒污染的物品,如玩具、毛巾、餐具等,再用污染的手触摸口鼻,病毒便可进入体内引发感染。比如幼儿园中,一个感染鼻病毒的孩子玩过的玩具,后续其他孩子接着玩,就容易通过这种方式被传染。
2. 飞沫传播:感染鼻病毒的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时,会将含有病毒的飞沫释放到空气中,小儿吸入这些带有病毒的飞沫后,就可能感染鼻病毒。像在人员密集且通风不良的场所,如商场、公交车内,这种传播方式较为常见。
3. 自身免疫力低下:小儿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若因营养不良、缺乏锻炼、睡眠不足等原因导致自身免疫力低下,就更容易受到鼻病毒的侵袭。例如长期挑食的孩子,营养摄入不均衡,身体抵抗力差,就比正常饮食的孩子更容易感染鼻病毒。
4. 环境因素:寒冷、干燥的环境有利于鼻病毒的存活和传播,在秋冬季节,气温较低、空气干燥,鼻病毒更容易传播,小儿感染的几率也会增加。另外,居住环境拥挤、卫生条件差等也会增加感染风险。
5. 母婴传播:如果母亲在孕期感染鼻病毒,病毒有可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在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产道时也可能接触到含有鼻病毒的分泌物而被感染。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小儿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保证小儿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饮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免疫力。尽量避免带小儿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若接触过可能被污染的物品,要及时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