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需与急性扁桃体炎、鹅口疮、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奋森咽峡炎、粒细胞缺乏症性咽峡炎等鉴别。
1. 急性扁桃体炎:起病急,高热、咽痛明显,扁桃体红肿,表面可有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易拭去,不遗留假膜,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溶血性链球菌,而白喉假膜坚韧,强行剥离易出血。
2. 鹅口疮:多发生于婴幼儿,口腔黏膜表面覆盖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可融合成大片,不易拭去,强行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但一般无全身症状,与白喉假膜形态及全身表现不同。
3.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热、咽痛,咽峡部可见灰白色假膜,但全身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颈部淋巴结,肝脾肿大,血常规可见淋巴细胞增多,异型淋巴细胞超过10%,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可与白喉鉴别。
4. 奋森咽峡炎:由梭形杆菌及樊尚螺旋体感染引起,咽痛较轻,病变多局限于一侧扁桃体,假膜较厚,呈污灰色,易拭去,下方黏膜有溃疡,涂片可找到病原体,与白喉有别。
5. 粒细胞缺乏症性咽峡炎:起病急,全身症状严重,高热、衰竭,咽部黏膜坏死、溃疡,假膜为灰褐色,周围组织炎症明显,血常规粒细胞显著减少,可与白喉区分。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口腔清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若出现疑似白喉症状,应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检查诊断,一旦确诊需严格遵医嘱治疗,按时用药、隔离休息,避免病情延误及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