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通过核酸检测、抗原检测、胸部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病毒基因测序等检查来明确。
1. 核酸检测:是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金标准。通过采集鼻咽拭子、口咽拭子、痰液等标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标本中是否存在新冠病毒的核酸。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基本可确诊感染。其准确性高,能在病毒感染早期检测出病毒。
2. 抗原检测:操作相对简便、快速,可自行检测。一般采集鼻腔拭子,通过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在试纸条上显示结果。通常15 - 30分钟即可出结果,适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家庭自我筛查,但准确性略低于核酸检测。
3. 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CT,在感染后可能出现肺部磨玻璃影、浸润影等特征性表现,尤其是对于病情较重、出现肺部症状的患者,有助于判断肺部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辅助诊断及评估病情。
4. 血液检查:在感染初期,血常规可能出现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等表现;C反应蛋白、血沉等炎症指标可能升高。还可检测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若IgM和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IgG抗体滴度呈4倍及以上升高,也提示近期感染。
5. 病毒基因测序:将采集的标本进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可分析病毒的基因特征,明确病毒的变异情况,对于疫情溯源、监测病毒变异趋势等有重要意义,一般用于科研及疫情防控的深入研究。
日常生活中,若怀疑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一旦确诊,需积极配合治疗,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隔离、用药等。同时,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进身体恢复,降低传播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