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牙齿矫正需注意选择合适时机、保持口腔清洁、注意饮食、定期复诊、正确佩戴矫治器等。
1. 选择合适时机:不同类型的牙齿问题矫正时机有差异。一般乳牙期若有严重反颌等问题,3 - 5岁可进行早期干预;替牙期出现不良习惯或功能性问题,8 - 10岁可关注;恒牙期多数牙齿畸形在12 - 18岁矫正效果较好,但成人也可进行矫正,只是疗程可能相对长些。
2. 保持口腔清洁:牙齿矫正期间,口腔卫生至关重要。由于矫治器的存在,食物残渣易残留,要使用专门正畸牙刷,早晚认真刷牙,饭后及时漱口,必要时配合牙线、冲牙器等清洁牙缝和矫治器周围,防止牙菌斑、牙结石堆积引发龋齿、牙周炎等问题。
3. 注意饮食:要避免食用过硬食物,如坚果、骨头等,防止损坏矫治器;少吃过黏食物,像年糕、口香糖等,以免黏在矫治器上难以清理甚至导致矫治器移位;高糖食物也要控制摄入,降低龋齿风险。
4. 定期复诊:按照医生安排定期复诊,一般每4 - 8周复诊一次。医生会根据牙齿移动情况调整矫治器力度,确保矫正进程顺利,若不按时复诊,可能影响矫正效果和延长矫正时间。
5. 正确佩戴矫治器:如果是佩戴活动矫治器,要严格按医生要求佩戴,除吃饭、刷牙等特殊情况,尽量保持佩戴时间;固定矫治器要注意避免外力碰撞,若矫治器部件松动、损坏,及时联系医生处理。
牙齿矫正过程中,日常生活里要时刻留意上述要点。同时,务必严格遵循医生的嘱咐,积极配合治疗,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矫正效果,拥有健康整齐的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