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跟胃溃疡在病因、症状、胃镜表现、治疗方法、预后情况等方面存在区别。
1. 病因:胃炎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酒精刺激、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胃黏膜出现炎症反应;胃溃疡主要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导致胃黏膜发生溃疡性病变。
2. 症状:胃炎症状相对较轻,多表现为上腹部隐痛、饱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胃溃疡则以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为主要特征,疼痛性质多样,如钝痛、胀痛、灼痛等,且疼痛发作时间较为规律,常与进食有关。
3. 胃镜表现:胃炎胃镜下可见胃黏膜色泽改变,充血、水肿,有时可见糜烂;胃溃疡在胃镜下表现为胃黏膜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缺损,边界清晰,底部平整,周围黏膜可有充血、水肿。
4. 治疗方法:胃炎治疗主要是去除病因,如根除幽门螺杆菌、停用刺激胃黏膜药物等,同时使用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胃溃疡治疗除上述措施外,由于溃疡较深,愈合时间较长,需更严格的抑酸治疗,疗程通常比胃炎长。
5. 预后情况:多数胃炎患者在去除病因、规范治疗后可治愈,预后较好;胃溃疡若治疗不规范、不彻底,容易复发,还可能引发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少数甚至有恶变可能。
日常要保持规律作息与健康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同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用药,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确保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和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