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糜烂和宫颈糜烂在概念、发病原因、症状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式等方面存在区别。
1. 概念:子宫糜烂这种说法并不准确规范,临床上多称宫颈糜烂。宫颈糜烂曾被认为是一种病理状态,现在明确是一种生理现象,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过去因对其认知不足,将外观类似糜烂的表现称为宫颈糜烂。
2. 发病原因:子宫糜烂不存在确切病因。而宫颈糜烂主要是受体内雌激素水平影响,雌激素使宫颈管内柱状上皮外移至宫颈阴道部,外观呈现糜烂样改变。性生活、分娩、流产等导致宫颈损伤,也可能增加其外观变化的几率。
3. 症状表现:子宫糜烂无对应症状。宫颈糜烂多数人无明显症状,部分人可能出现白带增多、白带颜色质地改变,有的还可能出现接触性出血,如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少量阴道出血。
4. 诊断方法:子宫糜烂无诊断一说。宫颈糜烂主要通过妇科检查直接观察宫颈外观来初步判断,还可借助阴道镜检查、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等,以排除宫颈病变。
5. 治疗方式:子宫糜烂无需治疗。宫颈糜烂若无症状,一般无需特殊处理;若出现症状或合并其他病变,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等或手术治疗。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过度清洁破坏阴道内环境。选择合适的避孕方式,减少人工流产等对宫颈的损伤。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若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