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日常护理、饮食调整、对症用药、中医治疗、住院治疗等。
1.日常护理:对于小儿手足口病患者,日常护理至关重要。要让患儿多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这样能减少病毒在室内的聚集,降低再次感染风险。勤换洗衣物和床单被罩,保持皮肤清洁,可防止皮肤破损处感染。同时,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因为手足口病传染性强,防止将病毒传播给其他孩子,也避免再次感染其他病毒加重病情。
2.饮食调整:合理的饮食有助于小儿手足口病恢复。患病期间,口腔可能有疱疹疼痛,应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食或半流食,如牛奶、米粥、果汁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过热、过冷食物,防止刺激口腔疱疹,加重疼痛,影响进食。充足的营养摄入能增强患儿免疫力,帮助身体对抗病毒。
3.对症用药:针对小儿手足口病症状可用药缓解。若发热,体温在38.5℃及以上,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颗粒、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布洛芬混悬液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达到解热镇痛效果;对乙酰氨基酚颗粒通过调节体温中枢发挥退热作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有发汗解表、清里退热功效。若皮肤瘙痒,可遵医嘱用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乳膏、康复新液。炉甘石洗剂能起到收敛止痒作用;阿昔洛韦乳膏可抑制病毒复制;康复新液促进皮肤修复。
4.中医治疗:中医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上也有一定作用。可采用中药方剂,根据患儿具体症状体征辩证用药,一些清热解毒、祛湿透疹的中药能调节身体内环境,增强机体抵抗力,抑制病毒。还可配合推拿按摩,通过特定穴位刺激,如清天河水、退六腑等手法,起到清热解表、调节脏腑功能效果,辅助身体恢复。
5.住院治疗:少数小儿手足口病病情严重,如出现脑膜炎、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时需住院治疗。在医院,医生能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给予针对性治疗。通过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和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使用甘露醇等药物降低颅内压,防止脑水肿加重。必要时给予呼吸支持等治疗手段,保障患儿生命安全。
小儿手足口病治疗期间,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症状变化,如体温、精神状态、皮疹情况等。让孩子多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利于身体恢复。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玩具、餐具等定期消毒。饮食遵循少食多餐原则,保证营养均衡。若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