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与心包炎在病因、症状、体征、检查、治疗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同。
1.病因:心肌炎多由病毒感染引发,像柯萨奇病毒等,也可因自身免疫疾病、药物毒性等导致;心包炎常因结核菌感染、细菌感染引起,也可能源于风湿热、尿毒症等全身性疾病。
2.症状:心肌炎患者初期可能有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类似感冒症状,随后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等;心包炎主要症状为心前区疼痛,疼痛性质多样,还伴有发热、咳嗽、吞咽困难等。
3.体征:心肌炎患者心脏听诊可能有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音减弱;心包炎患者可闻及心包摩擦音,大量心包积液时会出现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等。
4.检查:心肌炎通过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心电图有ST段改变、心律失常等表现,心脏磁共振成像可发现心肌水肿等;心包炎依靠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包积液,X线可见心影增大呈烧瓶状,心电图有ST段弓背向下抬高。
5.治疗方法:心肌炎治疗以休息、营养心肌为主,如使用辅酶Q10等,有心力衰竭时给予抗心衰治疗;心包炎治疗针对病因,如抗结核、抗感染,疼痛时用止痛药物,大量心包积液时需穿刺抽液。
日常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营养且易消化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按医嘱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