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治疗乙肝需注意选择合适治疗时机、了解治疗方案、关注药物副作用、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等。
1. 选择合适治疗时机:并非所有乙肝患者都需立即治疗,要结合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肝脏影像学检查等结果判断。若肝功能反复异常、病毒复制活跃,是较好治疗时机,此时积极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2. 了解治疗方案:目前乙肝治疗主要有抗病毒、保肝护肝等。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有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不同药物作用机制、疗效、副作用有别。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每种方案利弊,结合自身情况选择。
3. 关注药物副作用:治疗药物可能有副作用,如核苷酸类似物可能影响肾功能、导致肌酸激酶升高;干扰素可能引起发热、乏力、脱发等。治疗期间要密切留意身体反应,出现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4. 定期复查:治疗过程中需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甲胎蛋白、肝脏超声等,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治疗期间要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上,均衡营养,多吃新鲜蔬果,避免饮酒和高脂、高糖食物;还要保持积极心态,避免焦虑、紧张情绪。日常做好这些并严格遵医嘱,有助于乙肝治疗和身体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