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针灸需注意血糖监测、皮肤消毒、选穴精准、针刺手法、留针观察等。
1. 血糖监测:针灸前后要密切监测血糖,了解血糖波动情况。过高或过低的血糖状态都可能影响针灸效果及患者身体状况,若血糖不稳定,需调整治疗方案,待血糖平稳后再行针灸,避免因血糖问题引发不良反应。
2. 皮肤消毒:糖尿病人皮肤抵抗力差,易感染。针灸前必须严格对针刺部位进行皮肤消毒,使用合格消毒剂,确保消毒彻底,防止细菌通过针孔侵入体内,引发局部感染甚至全身性感染。
3. 选穴精准: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体质和辨证结果准确选穴。不同穴位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不同作用,精准选穴才能更好调节身体机能,改善症状,提高针灸治疗效果。
4. 针刺手法:施针时手法要轻柔、准确,避免过度刺激。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和病情控制针刺深度与力度,防止因手法不当造成局部组织损伤,影响恢复,加重患者痛苦。
5. 留针观察:留针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反应,留意有无头晕、心慌、出汗等不适症状。若出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如起针、让患者休息、补充糖分等,确保针灸过程安全。
糖尿病人针灸后要注意休息,保持针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沾水。日常饮食仍需严格控制,适当运动,定期复查。同时,务必严格遵循医生的嘱咐,按时进行后续治疗和护理,若有任何不适及时与医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