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包括疼痛、身高变矮、驼背、骨折、呼吸功能下降等。
1.疼痛:疼痛是轻度骨质疏松症较为常见的症状,多表现为腰背部疼痛,疼痛通常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会有所减轻,直立、后伸或长时间行走时疼痛则会加剧,日间疼痛相对较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疼痛较为明显,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疼痛也会加重。
2.身高变矮:随着病情发展,椎体因骨质疏松逐渐压缩变形,导致身高逐渐变矮。一般来说,多个椎体发生压缩后,身高变矮的情况会较为明显。
3.驼背:由于椎体压缩,脊柱的生理曲度发生改变,胸椎后凸会逐渐加大,从而形成驼背。驼背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进一步加重脊柱的负担。
4.骨折:轻度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骼强度下降,在受到轻微外力作用时,如咳嗽、打喷嚏、日常活动中的碰撞等,就可能发生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有椎体、髋部、腕部等。
5.呼吸功能下降:严重的骨质疏松导致脊柱畸形,胸廓变形,会影响心肺功能,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减少,患者可能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日常生活中,要注重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加日照时间以促进维生素D合成。同时,要避免剧烈运动和危险动作,防止摔倒引发骨折。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