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粘连和胎盘植入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上存在区别。
1. 发病机制:胎盘粘连是胎盘绒毛仅穿入子宫蜕膜层,多因多次刮宫、子宫内膜炎等导致蜕膜发育不良引起;胎盘植入是胎盘绒毛侵入子宫肌层,甚至穿透子宫壁,常与子宫手术史、子宫畸形等因素有关。
2. 临床表现:胎盘粘连在胎儿娩出后,胎盘部分或全部不能自行剥离,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阴道出血;胎盘植入症状更严重,常导致严重的产后出血,甚至出现休克,出血难以控制。
3. 诊断方法:胎盘粘连主要依靠产后胎盘娩出情况及人工剥离胎盘时的手感判断;胎盘植入除临床症状外,超声、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可辅助诊断,能清晰显示胎盘与子宫肌层的关系。
4. 治疗方法:胎盘粘连若剥离困难,可在严密监测下尝试人工剥离,必要时行子宫切除术;胎盘植入治疗更复杂,根据植入程度、患者生育要求等,可选择保守治疗如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手术切除子宫。
日常要注意做好避孕措施,减少不必要的刮宫等宫腔操作,降低对子宫内膜的损伤。有子宫手术史的女性,再次妊娠时要严格遵医嘱定期产检,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