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骨肿瘤需注意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检查、鉴别诊断等。
1. 临床表现:关注患者症状,如疼痛,早期多为间歇性隐痛,随病情发展可变为持续性剧痛,尤其夜间加重;肿胀,局部可出现肿块,质地、边界、活动度各异;功能障碍,因疼痛和肿块影响肢体正常活动,还可能有畸形、病理性骨折等情况。
2. 影像学检查:X线能显示骨的形态、结构改变,对初步判断骨肿瘤性质有重要意义;CT可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MRI对软组织分辨力高,有助于了解肿瘤的软组织侵犯情况;骨扫描能发现全身骨的病变,用于早期筛查和判断有无骨转移。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可了解患者一般血液情况;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等指标对某些骨肿瘤诊断有提示作用,如骨肉瘤时碱性磷酸酶可能升高;肿瘤标志物检查,虽特异性不强,但可辅助诊断和病情监测。
4. 病理检查:是诊断骨肿瘤的金标准,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明确肿瘤的类型、分级等,为后续治疗提供关键依据。
5. 鉴别诊断:要与骨髓炎、骨结核等非肿瘤性疾病鉴别,还要区分良性骨肿瘤与恶性骨肿瘤,以及不同类型的骨肿瘤之间的鉴别。
诊断骨肿瘤过程复杂,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各项检查。日常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加重症状。一旦确诊,需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争取良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