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使用退烧药物、补充水分和营养、保证充足休息、及时就医等方法应对。
1. 物理降温: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发烧,物理降温是较为常用且有效的方法。当人体感染病毒后,免疫系统会被激活,体温调节中枢会将体温调定点上移,导致体温升高。物理降温通过用湿毛巾敷额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利用水分蒸发带走热量,从而降低体表温度,缓解发烧症状。具体操作是准备一条干净的湿毛巾,轻轻敷在额头,每 15 - 20 分钟更换一次;也可用温水浸湿毛巾,轻轻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每次擦拭时间约 10 - 15 分钟,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2. 使用退烧药物:遵医嘱使用布洛芬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阿司匹林泡腾片等药物可有效缓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引发炎症反应,释放致热物质,刺激体温调节中枢。这些退烧药物能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前列腺素与发热、疼痛等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抑制其合成可使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达到退烧目的。使用时需严格按照医嘱,根据年龄、体重等因素确定合适剂量,不可自行增减,同时要注意用药间隔时间,避免不良反应。
3. 补充水分和营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烧时,身体代谢加快,消耗增加,补充水分和营养至关重要。发烧会导致身体通过皮肤和呼吸散失大量水分,若不及时补充,易引起脱水,影响身体正常代谢和散热。补充营养能为身体提供能量,支持免疫系统对抗病毒。应多喝温开水,每天保证 1500 - 2000 毫升,也可适量饮用淡盐水、果汁等。饮食上选择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蔬菜、水果等,以维持身体机能。
4. 保证充足休息: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烧患者意义重大。感染病毒后,身体免疫系统处于活跃状态,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来对抗病毒。此时保证充足休息,可使身体各器官得到放松,减少能量消耗,让更多能量用于免疫系统与病毒的斗争。应尽量营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证每天有 7 - 8 小时的高质量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让身体在休息中逐渐恢复体力和免疫力。
5. 及时就医: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烧持续不退或症状加重,及时就医是关键。病毒感染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肺炎、呼吸衰竭等,严重威胁身体健康。医生可通过详细检查,如血常规、胸部 CT 等,准确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当发烧超过 38.5℃且持续 3 天以上,或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意识模糊等症状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以便尽早控制病情,防止恶化。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烧期间,要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日常注意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饮食保持均衡,适当进行舒缓运动,增强体质。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和治疗,若有任何不适或疑问,随时与医生沟通,确保身体能尽快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