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和房颤在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心电图特征、对心脏功能影响、治疗方法上存在不同。
1. 发病机制:早搏是心脏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多由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等引发;房颤是心房肌快速无序电活动导致,与心脏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有关。
2. 症状表现:早搏症状多样,部分人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多表现为心悸、心跳漏跳感;房颤症状较为明显,常见心悸、胸闷、气短、乏力,严重时可致头晕、黑矇甚至晕厥。
3. 心电图特征:早搏心电图可见提前出现的异位P波或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房颤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一的f波,RR间期绝对不等。
4. 对心脏功能影响:早搏偶尔发作对心脏功能影响较小,频繁发作可能影响心脏泵血功能;房颤持续发作会使心房失去有效收缩,导致心功能下降,长期可引发心力衰竭。
5. 治疗方法:早搏治疗根据病因和症状,无症状或偶发早搏一般无需特殊治疗,有症状或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可药物治疗或射频消融;房颤治疗包括控制心室率、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预防血栓栓塞,常用药物、电复律、射频消融及抗凝治疗。
日常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戒烟限酒。定期体检,有不适及时就医,严格遵医嘱治疗和用药,以维护心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