霰粒肿和麦粒肿在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上存在不同。
1. 病因:霰粒肿是因睑板腺排出管道阻塞和分泌物潴留,进而形成慢性炎性肉芽肿;麦粒肿多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通常是睑板腺或睫毛毛囊周围的皮脂腺发生急性化脓性炎症。
2. 临床表现:霰粒肿一般是眼睑皮下出现圆形肿块,大小不一,小如米粒,大如黄豆,表面皮肤隆起,与肿块无粘连,无压痛,翻开眼皮可见相应部位睑结膜面呈紫红色或灰红色结节;麦粒肿在初期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随着病情发展,可形成局限性脓肿,有明显压痛,外麦粒肿靠近睑缘皮肤面,内麦粒肿局限于睑板腺内。
3. 治疗方法:霰粒肿早期较小的可通过热敷,促进吸收消散,较大的霰粒肿则需手术切除;麦粒肿在早期未化脓时,可局部热敷,滴抗生素眼药水,涂抗生素眼膏,当脓肿形成后,需切开排脓,外麦粒肿切口在皮肤面,与睑缘平行,内麦粒肿切口在睑结膜面,与睑缘垂直。
日常要注意眼部卫生,保持睑缘清洁,避免用手揉眼,减少眼部感染风险。若出现眼部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切不可自行挤压,以免引发更严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