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早期皮肤可能出现黄疸、瘙痒、蜘蛛痣、肝掌、皮肤瘀斑等症状。
1. 黄疸:肝癌早期,肿瘤可能压迫胆管,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引起皮肤和巩膜发黄。黄疸一般先从眼睛巩膜开始,随后逐渐蔓延至全身皮肤,皮肤颜色可呈浅黄色、深黄色甚至黄绿色,同时可伴有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色。
2. 瘙痒:由于胆汁淤积,胆汁酸盐等物质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发皮肤瘙痒症状。瘙痒程度不一,可为轻度瘙痒,也可能严重到影响患者睡眠和日常生活,患者常忍不住搔抓,可能导致皮肤破损、结痂等。
3. 蜘蛛痣:是一种特殊的毛细血管扩张症,形似蜘蛛。多出现在面、颈、手背、上臂、前胸和肩部等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内。其中心有一个小红点,周围有许多细小的血管分支向四周辐射,按压中心红点时,周围分支的血管会褪色,松开后又恢复原状。
4. 肝掌:表现为手掌大小鱼际处皮肤发红,加压后褪色。因为肝癌患者肝功能受损,对雌激素的灭活能力下降,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从而引起小动脉扩张,出现肝掌。
5. 皮肤瘀斑:肝癌会影响肝脏的凝血功能,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容易出现皮肤瘀斑。通常表现为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紫色或暗红色斑块,可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
日常生活中,若发现皮肤出现上述异常,应及时就医检查。即便没有这些症状,有肝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长期大量饮酒、有乙肝或丙肝病史等,也需定期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疾病。一旦确诊肝癌,要积极配合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