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与急性胰腺炎在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检查结果、治疗方法上存在不同。
1. 发病原因:急性胰腺炎多由胆石症、大量饮酒、暴饮暴食等因素,短期内激活胰酶引发胰腺自身消化。慢性胰腺炎常因长期酗酒、胆道疾病、遗传因素等,使胰腺组织反复发炎、纤维化,逐渐损害胰腺功能。
2. 临床表现:急性胰腺炎起病急骤,突发上腹部剧痛,多呈持续性,可向腰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慢性胰腺炎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伴有消化不良、脂肪泻、体重减轻等胰腺功能不全症状。
3. 检查结果:急性胰腺炎发作时,血、尿淀粉酶常显著升高,腹部CT可见胰腺肿大、渗出等急性炎症表现。慢性胰腺炎血、尿淀粉酶一般不高,CT显示胰腺形态不规则、萎缩、钙化,胰管扩张等慢性改变。
4.治疗方法:急性胰腺炎治疗强调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抑制胰酶分泌、抗感染等,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可恢复。慢性胰腺炎治疗除缓解疼痛外,还需针对胰腺功能不全进行补充消化酶、控制血糖等治疗,病情易反复,治疗周期长。
无论是慢性还是急性胰腺炎,患者都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饮酒、暴饮暴食,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患病后需严格遵医嘱治疗,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