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的临床表现有社交障碍、语言迟缓、重复刻板行为、兴趣狭窄、感知觉异常等。
1. 社交障碍:孤独症患者往往在与人交往方面存在显著问题,不主动与他人进行眼神交流,很少对他人的呼唤做出回应,难以理解和遵循社交规则,不懂得如何发起或维持一段正常的社交互动,对他人的情绪变化也缺乏应有的感知和反应。
2. 语言迟缓:许多孤独症儿童在语言发展上明显落后于同龄人,说话较晚,可能在幼儿期仍不会开口说话。即便开始说话,也可能存在语言表达和理解方面的问题,比如语言简单、刻板,常常重复别人的话语,不能灵活运用语言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3. 重复刻板行为:经常会出现重复性、模式化的动作,如拍手、摇晃身体、旋转物品等,而且这些行为通常是无目的的,会在特定情境下频繁出现,难以被打断或改变。
4. 兴趣狭窄:对某些特定的事物或活动表现出过度的专注和强烈的兴趣,如只喜欢玩某一种玩具、关注某个特定的物品、反复观看同一部动画片等,对其他正常儿童感兴趣的事物却缺乏兴趣。
5. 感知觉异常: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方面可能出现异常的感知体验。例如对某些声音过度敏感或迟钝,对特定的光线、质地、气味等有独特的反应,可能会对某些正常的刺激表现出强烈的不适或过度喜爱。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一旦发现有类似孤独症的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诊断。如果确诊,要积极配合医生制定的干预治疗方案,帮助孩子尽可能地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能力和社交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