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疾病后的症状有运动发育迟缓、姿势异常、肌张力异常、反射异常、智力障碍等。
1. 运动发育迟缓:小儿脑瘫患儿在运动发育方面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如抬头、翻身、坐立、爬行、站立、行走等大运动以及抓握、捏取等精细运动的发育时间均延迟,可能到了相应年龄阶段仍无法完成这些动作。
2. 姿势异常:患儿常出现各种异常姿势,如头偏向一侧、角弓反张、下肢交叉、尖足站立等,这些异常姿势在不同体位和活动中持续存在,影响患儿正常的运动模式和身体平衡。
3. 肌张力异常:可表现为肌张力增高或降低。肌张力增高时,患儿肢体僵硬,活动时阻力较大;肌张力降低时,肢体松软,活动过度,关节活动范围增大,缺乏正常的肌肉张力支撑。
4. 反射异常:原始反射如拥抱反射、握持反射等消失延迟,而一些正常情况下该消失的反射持续存在。同时,还可能出现病理反射,如巴宾斯基征阳性等。
5. 智力障碍:部分脑瘫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迟缓,学习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较同龄人落后,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和反应能力较差。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要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和适宜的运动训练环境,帮助其进行康复训练。同时,需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改善孩子的症状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