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结核的症状包括低热、盗汗、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
1. 低热:患者常常会出现持续性的低热情况,体温一般在37.5℃至38℃之间,午后较为明显,这是由于结核杆菌及其毒素刺激机体,引起的全身性的炎症反应,身体的免疫系统在与结核菌抗争过程中,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出现异常,进而引发低热症状。
2. 盗汗:在睡眠中患者会出现大量出汗的现象,醒来后出汗停止,这主要是因为结核杆菌感染引发身体虚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汗腺分泌异常,从而出现盗汗症状。
3. 疼痛:患病部位会出现疼痛,初期疼痛较轻,多为隐痛、钝痛,随着病情发展,疼痛会逐渐加重,活动或劳累后疼痛加剧,休息后可稍有缓解,这是由于结核病变对骨骼及周围组织造成破坏、刺激神经引起的。
4. 肿胀:病变部位周围软组织会出现肿胀,早期可能不太明显,随着病情进展,肿胀会逐渐加重,因为局部炎症反应导致渗出增加,以及结核病变破坏骨质,引起周围组织的充血、水肿。
5. 功能障碍:由于疼痛和肿胀,会影响到患病部位的正常活动,导致肢体的运动功能受限,比如关节结核会使关节活动范围减小,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关节畸形,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骨结核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睡眠,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同时,要加强营养,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增强身体抵抗力。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