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后刮痧需注意选择合适时间、部位、工具、力度以及后续护理等。
1. 选择合适时间:中暑后不宜立即刮痧,应先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待其稍作休息、症状有所缓解后再进行刮痧。一般建议在中暑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进行,此时身体状态相对稳定,能更好地耐受刮痧刺激。
2. 确定正确部位:常见可刮痧部位有颈部、背部、肩部等。颈部沿督脉、膀胱经等经络走向;背部在脊柱两侧膀胱经区域;肩部重点在肩井穴附近。这些部位能有效调节气血运行,缓解中暑不适,但要避开皮肤破损、溃疡、炎症处。
3. 挑选适宜工具:可选用专业刮痧板,也可用边缘光滑的陶瓷勺、牛角梳背等代替。工具需清洁消毒,防止感染。使用前在工具边缘涂抹适量刮痧油或凡士林等介质,减少对皮肤摩擦。
4. 控制合适力度:刮痧力度要适中,由轻到重逐渐增加。以皮肤出现微红或紫红色痧点为宜,不可过度用力致皮肤损伤。每个部位刮拭次数一般在20 - 30次左右。
5. 做好后续护理:刮痧后不要立刻洗澡,尤其是用凉水洗澡,以免寒湿之气入侵。可适当饮用温水或淡盐水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吹风受寒。
中暑后刮痧虽能缓解症状,但如果中暑症状严重或刮痧后症状未改善,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建议进行治疗,日常也需做好防暑措施,避免中暑情况再次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