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介绍与小儿脑瘫疾病相关的常见症状。
一、运动发育迟缓:小儿脑瘫患儿在运动发育方面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正常孩子在特定月龄能完成的动作,如抬头、翻身、坐立、爬行、站立、行走等,脑瘫患儿往往无法按时做到。比如,3个月时不能抬头,6个月时不会翻身,8个月还不能独坐等。
2.姿势异常:会出现多种异常姿势。例如,站立时足尖着地,双腿交叉呈剪刀样;仰卧位时可能头后仰,下肢伸直;俯卧位时不能抬头,或用双上肢支撑身体时肩部高耸等。这些异常姿势在不同体位下持续存在,影响孩子正常的活动和运动模式。
3.肌张力异常:部分患儿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肌肉僵硬,活动时阻力增大,关节活动范围受限;而有些则是肌张力低下,肌肉松弛,肢体软弱无力,不能保持正常的姿势和运动。还有些患儿会出现肌张力不稳定,在不同状态下肌张力有较大变化。
4.反射异常:原始反射延迟消失,如拥抱反射、握持反射等在正常月龄应消失却依然存在;同时,一些正常的保护性反射减弱或不出现,使得患儿在面对危险或身体失衡时,无法做出正常的反应来保护自己。
5.语言及智力障碍:不少脑瘫患儿存在语言发育迟缓,说话较晚,发音不清,表达能力差等问题。智力方面也可能受到影响,学习能力、认知能力低于同龄人,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和反应能力较弱。
小儿脑瘫症状多样,每个患儿表现不尽相同。若发现孩子有上述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评估和诊断。早期干预和治疗对改善患儿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制定的康复计划,定期带孩子复查,根据孩子的进展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