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排卵性功血和排卵性功血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上存在不同。
1. 发病机制:无排卵性功血主要因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导致卵巢无排卵,常见于青春期和绝经过渡期。排卵性功血是由于黄体功能异常,虽有排卵,但黄体发育、功能维持或萎缩过程出现问题,多发生于生育期女性。
2. 临床表现:无排卵性功血的特点是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时多时少,甚至大量出血。排卵性功血分为黄体功能不足和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前者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后者则是月经周期正常,但经期延长,出血量多。
3. 诊断方法:无排卵性功血通过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结合基础体温测定呈单相型、激素测定等辅助诊断。排卵性功血同样需排除器质性疾病,基础体温测定呈双相型,黄体功能不足时高温相短,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时高温相下降缓慢,还可通过诊断性刮宫等明确诊断。
4. 治疗方法:无排卵性功血的治疗青春期以止血、调整周期、促排卵为主;绝经过渡期以止血、调整周期、减少经量、防止子宫内膜病变为原则。排卵性功血中,黄体功能不足采用补充黄体功能、促进卵泡发育等方法;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则以调节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轴的反馈功能,使黄体及时萎缩为治疗方向。
无论是无排卵性功血还是排卵性功血,患者都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饮食上,增加富含铁、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促进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