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则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
一、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
1. 临床表现:多关节对称性肿胀、疼痛,尤其以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等小关节常见,常伴有晨僵,且晨僵时间多超过1小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关节畸形,如天鹅颈样、纽扣花样畸形等。还可能有全身症状,如低热、乏力、体重下降等。
2. 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等自身抗体可呈阳性,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常升高。
3. 影像学检查:X线早期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增宽,后期可出现关节面骨质侵蚀、破坏等表现;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检查能更早期发现关节滑膜、软骨及周围软组织的病变。
2.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
1. 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等,可减轻关节疼痛、肿胀;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能延缓病情进展;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等,对病情较重或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有较好疗效;糖皮质激素,在病情活动期可短期使用以快速控制炎症。
2. 手术治疗:对于晚期关节畸形严重、功能障碍明显的患者,可考虑关节置换术等手术治疗,以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关节过度劳累和损伤。注意关节保暖,防止受寒受潮。按医嘱规律服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