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与慢阻肺在疾病定义、病理改变、症状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上存在不同。
1. 疾病定义: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慢阻肺则是一种具有持续性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
2. 病理改变:肺气肿主要是肺泡壁破坏、肺泡腔扩大等改变。慢阻肺除了有类似肺气肿的肺泡结构改变外,还存在气道壁增厚、黏液腺增生肥大、纤毛功能障碍等气道的慢性炎症改变。
3. 症状表现:肺气肿早期可无症状或仅在劳动、运动时感到气短。随着病情进展,气短逐渐加重。慢阻肺症状更丰富,有慢性咳嗽、咳痰,常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也有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
4. 诊断方法:肺气肿主要依靠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片、CT等发现肺部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稀疏等典型表现来诊断。慢阻肺诊断除影像学外,更重要的是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0.70 可确定存在持续性气流受限。
5. 治疗方法:肺气肿治疗主要是戒烟、氧疗,有感染时抗感染,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改善症状。慢阻肺治疗除上述措施外,还强调长期规律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与长效支气管扩张剂联合制剂,以减少急性加重风险。
日常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刺激性物质,如花粉、烟雾等,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适度进行呼吸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同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复诊,规范用药,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控制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