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结核和盆腔炎在病因、症状、体征、检查方法、治疗方法上存在不同。
1. 病因:盆腔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多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结核;盆腔炎主要由多种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需氧菌、厌氧菌等感染所致,常因经期卫生不良、宫腔操作等引发。
2. 症状:盆腔结核常见症状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以及月经失调、不孕等;盆腔炎急性发作时有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慢性期有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
3. 体征:盆腔结核妇科检查可发现盆腔内有粘连性肿块,输卵管增粗、变硬;盆腔炎急性时子宫有压痛,附件区增厚、压痛,慢性时盆腔组织增厚、有压痛。
4. 检查方法:盆腔结核通过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子宫输卵管造影、腹腔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盆腔炎依据妇科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分泌物病原体检查等诊断。
5. 治疗方法:盆腔结核主要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原则,必要时手术;盆腔炎以抗生素治疗为主,根据病情选择口服、肌注或静脉给药,形成脓肿时可能手术。
日常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经期避免性生活。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若患病,需严格遵医嘱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