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与慢性阑尾炎在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体征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式上存在不同。
1. 发病原因:急性阑尾炎多由阑尾管腔阻塞、细菌入侵等因素引起,发病较急骤;慢性阑尾炎常因急性阑尾炎发作后病情迁延不愈,或阑尾先天性畸形、局部慢性炎症刺激等导致,起病隐匿。
2. 临床症状:急性阑尾炎典型症状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初期可在上腹部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常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慢性阑尾炎主要表现为右下腹隐痛或胀痛,时轻时重,部位较固定,有的还会有消化不良症状。
3. 体征表现:急性阑尾炎右下腹压痛明显,可伴有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慢性阑尾炎右下腹仅有轻度压痛,一般无反跳痛和肌紧张。
4. 辅助检查:急性阑尾炎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常明显升高,腹部超声或CT可发现肿大阑尾、阑尾周围渗出等;慢性阑尾炎血常规可能轻度异常或正常,影像学检查可见阑尾增粗、管壁增厚等表现,但不如急性阑尾炎典型。
5. 治疗方式:急性阑尾炎一旦确诊,多数需尽早手术切除阑尾;慢性阑尾炎症状较轻、发作不频繁时,可先采取保守治疗,如使用抗生素控制炎症,若病情反复,则考虑手术。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规律作息与健康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肠道负担。若出现腹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确诊为阑尾炎后,需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积极配合治疗,以促进身体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