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黏膜受损的症状有胃痛、胃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黑便等。
1. 胃痛:胃黏膜受损后,胃部的神经末梢受到刺激,会引发疼痛。疼痛的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刺痛或灼痛等,疼痛程度也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只是偶尔感到轻微疼痛,有的则可能疼痛较为剧烈,影响日常生活和休息,疼痛发作时间不固定,空腹或进食后都可能出现。
2. 胃胀:胃黏膜受损会影响胃部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导致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发酵产生气体,从而引起胃胀。患者常感觉胃部胀满不适,有明显的饱腹感,即使进食少量食物也会有这种感觉。
3. 消化不良:胃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会影响胃酸、胃蛋白酶等消化液的分泌和作用,使得食物不能充分被消化和吸收。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进食后饱胀、嗳气等症状,食物在胃内不能及时消化,还可能导致口臭。
4. 恶心呕吐:胃部受到刺激后,会引发恶心的感觉,严重时会出现呕吐症状。呕吐物可能为胃内容物,若胃黏膜受损伴有出血,呕吐物还可能带有咖啡色物质或鲜血。
5. 黑便:当胃黏膜受损严重导致出血时,血液在肠道内经过消化液的作用,会使大便颜色变黑,呈现柏油样便。这是比较严重的症状,提示胃黏膜损伤程度较深,需要及时就医。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精神过度紧张。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遵医嘱进行治疗。